角度#13 兴趣保持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故事》:好奇心和关心创立了三种可能的方法把观众和故事联系起来:神秘、悬念和戏剧反讽。它们三者表述的是故事和观众的关系,这些关系因我们如何保持观众的兴趣而有所差异。
在神秘状况下,观众知道得比人物少。
神秘是指只通过好奇心一项来博取兴趣。我们创立然后便掩藏解说事实,尤其是幕后故事中的事实。我们激发起观众对这些过去事件的好奇心,偶尔暗示出事实的真相来撩拨观众,然后故意将观众蒙在鼓里,用一些“熏鲱鱼”来对其进行误导,好让他们相信或怀疑虚假的事实,而真正的事实却被我们掩盖着。
《守望者》里,观众没有角色世界上最智慧的人维特知道得多,几乎所有观众都被故意误导,以为他要毁灭世界杀掉所有英雄,从而在影片最后形成了一个令人无比惊叹的鸿沟。
在悬念中,观众和人物知道同样的信息。
悬念将好奇和关心合二为一。所有影片中的百分之九十,无论是喜剧还是正剧,都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兴趣。 在整个讲述过程中,人物和观众总是在并肩前进,共享着同样的知识。当人物发现解说性的事实时,观众也会发现。但是,谁也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结果将会如何”。
在这种关系中,我们会移情于主人公,并对他产生一种认同感。而在纯粹神秘类型中,我们的卷入仅限于同情。侦探大师既迷人又可爱,但我们绝不会认同于他们,因为他们太完美了,而且从来不会招致真正的损害。
《釜山行》中间部分,主角徐硕宇三人去闯过好几个被丧尸堵住的车厢去营救被困在厕所里的孕妇、孩子和乞丐,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观众和里面的角色知道得一样多,也不知道丧尸是听声辩位,也不知道过隧道时丧尸会完全失去视野。
在戏剧反讽中,观众比人物知道得更多。
这类故事常常以结局作为开始,故意泄露故事的结果。当观众被给予上帝般的优惠,在事情发生之前便知道结果时,其情感体验就会转向。悬念片中那种对结果的焦虑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在戏剧反讽中便变成一种恐惧和同情:一方面害怕人物发现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的那一时刻,另一方面同情我们眼睁睁看到正在走向灾难的人物。
大多数类型都不会将自己完全诉诸纯粹的神秘或纯粹的戏剧反讽,而是在悬念关系内部混合其他两种类型以丰富讲述过程。
《釜山行》里,上了列车后主角徐硕宇就闭上眼休息了,睁眼后发现女儿不在了,他开始起身去寻找女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众知道这时候列车上已经混进了丧尸,情况越来越危急,灾难一触即发,但这时候主角还什么都不知道,看着神色慌张的其他旅客,他显得一头雾水。这种处理反而使观众的心都提起来了,一起等待着预料之中的危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