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19 三幕故事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故事》:在场景里面的便是最小的结构成分:节拍。 节拍是动作/反应中一种行为的交替。这些变化的行为通过一个又一个节拍构筑了场景的转折。
《故事》:场景是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在一个重要程度可以感知的价值层面上,使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境发生转折。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
想了解具体地场景分析和节拍分析查看场景分析里的第三步。
《故事》:节拍构建场景。场景构建故事设计中下一个更大的动态单位:序列。每一个真正的场景都会对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进行转折,但事件与事件之间,转变的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场景导致较小而又意义重大的变化,而一个序列中的终结场景则必须实施更为强劲、并具有决定性的改变。 序列是一系列场景——一般两到五个,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到达顶峰。
《故事》:节拍构建场景。场景构建故事设计中下一个更大的动态单位:序列。每一个真正的场景都会对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进行转折,但事件与事件之间,转变的程度会有很大的区别。
场景导致较小而又意义重大的变化,而一个序列中的终结场景则必须实施更为强劲、并具有决定性的改变。 序列是一系列场景——一般两到五个,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到达顶峰。场景以细微但意义重大的方式转折;一系列场景构成一个以适中的、更具冲击力的方式转折的序列;一系列序列便构成下一个更大的结构,幕,一个表现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情境里一个重大逆转的动态单位。
一个基本场景、一个构成序列高潮的场景,以及一个构成幕高潮的场景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变化的程度,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于其变化对人物——对人物的内心生活、人际关系、世事时运或以上诸因素的组合——所具有的冲击力的程度,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场景为其顶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其冲击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更加强劲。
一系列幕便构成所有要素中最大的结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当你在故事的开头来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能够看到电影弧光,一大片弧形放射的变化之光把生活从故事开始时的一个情境带到故事结束时另一个变化了的情境。这个最后的情境,这一终极变化,必须是绝对而不可逆转的。
故事高潮: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组合,渐次构成一个最后的幕高潮,又称故事高潮,从而引发出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
无论故事的讲述背景或规模如何,无论是国际题材还是史诗题材,无论是家庭题材还是个人题材,叙事艺术中任何长篇作品都至少必须通过三个重大逆转才能够到达线索的终点。在亚里士多德指出之前的几百年间,三幕故事节奏就已成为故事艺术的基础。
假设一部一百二十分钟的影片将其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定位于第一分钟,第一幕高潮在三十分钟处,第二幕高潮在一百分钟,第三幕为一百一十八分钟,再有两分钟的结局直到淡出。
一个三幕故事按每个幕所承载的价值负荷可以分成四类:
第一种:负负正惨~更惨~重拾希望~(例子:《釜山行》《流浪地球》)
第二种:正负正平静生活~突来横祸~回归正轨/变得更美好~(例子:《头脑特工队》)
第三种:正正负平静生活~看似美好实则危机四伏~危机爆发(例子:《小偷家族》《浪潮》)
第四种:负正负惨~看到希望~更加绝望(例子:《动物农场》《1984》《熔炉》)
《釜山行》属于第一种,它除开片尾总时长114min。
《故事》:高潮它必须充满意义。意义指的是从正面到负面,或者从负面到正面,或者有反讽或无反讽的价值剧变。这一变化的意义便可以打动观众的心。
第一幕高潮发生在27min:
主角徐硕宇为了自身安危带头关门阻止孕妇成景和壮汉尹相华进入车厢,场面一度十分危急,幸好最终主角没有坚持关门,使得两人终于进来(负面到正面)
第二幕高潮发生在80min:
反派容锡所在的一车厢人先是拼命阻止主角一行人进入自己车厢,然后被他们进来后,仍不同意主角一行人和自己待在一起,驱逐他们进入后一个车厢。恶有恶报,不久后除开容锡和一个乘务员躲在厕所侥幸生还,其他的人都被丧尸感染。(负面到正面)
第三幕高潮发生在108min
情况危急,主角徐硕宇跳下列车头,保全了孕妇和女儿的安危。(负面到正面)
要想知道一部电影的幕高潮在哪里,回忆一下电影给你留下哪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即可。
看一个电影有几幕,一般看这电影有几个让你印象深刻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