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11 说教倾向
Last updated
Last updated
故事创作者都有通过作品传达自己对社会对人性等方面思考的倾向,但如果在传达过程中处理不善,将会导致故事带有明显的说教倾向,让观众觉得肤浅无聊。
《故事》:在急欲劝诫的热情之中,你将会压抑另一方的声音。在你将艺术误用和滥用于说教之时,剧本将变成一部论文电影、一通欲盖弥彰的布道,因为你试图通过这部影片而一举改变整个世界。说教根源于一种天真的热情,认为虚构作品就像手术刀一样可以用来切除社会的毒瘤。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创作者会尽可能放大他想表达的声音却不管不顾与之相反的声音。这一点和反派塑造原理类似:只有正面声音和反面声音力量相当,能产生激烈地对抗,正面声音才能在最后产生强大的说服效果。
拿《流浪地球》举例:
创作者想表达的正面声音是“不放弃希望,我们将会创造奇迹”,但如果在这之前没有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不断地摧毁人们内心的希望,不断地响起反面声音“放弃吧绝望吧,再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最后的那句“我们终于成功了”也就不会有带来强烈而又持久的感动。
所以当你觉得一个电影有强烈地说教倾向,为了讲大道理而讲大道理时,不妨注意一下,很可能是创作者忽略了反面的声音,以至于反面声音太弱而不能和正面声音产生激烈对抗。